第376章 彻查到底_我的姐夫是太子
全民小说网 > 我的姐夫是太子 > 第376章 彻查到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76章 彻查到底

  第376章彻查到底

  朱棣似乎一下子就听出了弦外之音。

  他凝视着刘观道:“你的意思是,杨溥从中作梗?”

  “正是。”刘观一派泰然自若之色,淡定地道:“现在流言四起,都说江西的铁路修不成。”

  “陛下,这江西的铁路如火如荼,何以现今,人人都出此言?这岂是几个好事者即可闹出这样沸沸扬扬的风向的?”

  朱棣背着手,来回踱步,微微低垂着头,像在思索着什么。

  刘观继续进言道:“可见传播这些流言之人,身份绝不简单,杨溥负责铁路司……”

  朱棣却在此时打断他道:“杨溥负责铁路司,就只因为记恨江西铁路修建,便敢说这样的话?依朕看,只怕这杨溥的心胸未必如此狭隘吧。”

  “陛下。”刘观拜倒道:“有些话,臣本不敢言,只是今日陛下问起,臣不敢欺君,只好……斗胆尽言了。”

  朱棣越发觉得蹊跷,他凝视着刘观,此时只抿着嘴,一言不发。

  刘观道:“臣听说,原本杨溥是打算修建天下的铁路的,而且不少商贾也磨刀霍霍。”

  朱棣一挑眉:“为何?”

  刘观立即道:“太平府的商贾极多,当初修建太平府铁路的时候,多数订单都在太平府的各处作坊和商行那儿,不少商贾借此赚了大笔的银子,这只是区区一个太平府,陛下想想看,若是天下都修铁路,其中的利润何其巨大!臣敢说,这商贾所牟之利,要比此前多十倍、百倍。如此巨利,早已让人垂涎已久。而让杨学士来修筑,杨学士与他们合作早已行之有年,彼此熟络,那么许多的订单,便可落在这些商贾身上。”

  “可陛下圣明,岂会让杨学士专断铁路?所以这铁路的差事,便落在了臣的身上,臣与江西布政使徐奇,也曾磋商过,认为与其让太平府的商贾提供钢材和枕木,不如九江府和南昌府自行督造,一来可以就地取材,二来,也是杜绝这些商贾牟取暴利,为陛下省下一些钱财。”

  “可恰恰因为如此,那些商贾才含恨而去。陛下啊……商贾牟利,敢于铤而走险,如今臣与徐公二人,斩断了他们的利益,他们岂会不怀恨在心?所以市井之间,都在说江西的铁路必然要出事,更有人暗中在江西作梗,为的就是这江西的铁路修不成,到时那杨学士再出马,力挽狂澜,而那些商贾再尾随杨学士,趁机大发其财。”

  “区区铁路,要修建何其容易,臣所虑者,乃是人心,徐公在江西谋划铁路,殚精竭虑,实恐不易,可有人伺机大造声势,又处处作梗,甚至……还在江西买通贼子作乱,臣敢问,他们这是要做什么?江西的铁路,事关天下,若江西的铁路能修成,即天下各省都自行修建,若是有人借机滋事,而使江西自行督造铁路胎死腹中,陛下……这是国家之福吗?”

  刘观说着,落下泪来,接着叩首道:“现今陛下竟因这些闲言碎语来治徐公之罪,更要治臣之罪,臣与徐公万死不足惜,可一旦坏了铁路修建的千秋大计,使这铁路专断于杨溥为首的一群商贾之手……臣粉身碎骨,也难恕罪了。”

  紧接着,又不断叩首。

  朱棣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刘观。

  说起来,没人喜欢刘观。

  可刘观这番话听着,竟颇有几分道理。

  最重要的是,朱棣不管此人之言是真是假,可朱棣至少相信这个人,并没有结党营私。

  因为刘观这个人,朱棣是知道的,没人愿意和他结党。

  朱棣沉吟着道:“此事,朕会令厂卫继续核实。”

  “陛下。”刘观道:“臣倒以为,不必厂卫,臣亲自去即可。”

  朱棣皱起眉头看着他,不解道:“你?”

  刘观板直了腰身,大义凛然地道:“臣奉旨督促铁路事宜,江西乃京外第一条铁路,关系重大,臣怎敢袖手旁观?”

  朱棣又来回踱了几步,才道:“也可。”

  于是刘观道:“臣明日动手,陛下……臣请陛下……无论听到任何闲言碎语,切切不可有疑,这江西的铁路……必能成功……”

  朱棣心里恨恨,入他娘,朕已砸进去了两百万两银子,都是朕一两一两攒出来的,眼下……似乎也只有姑且信之了。

  刘观又道:“至于那杨学士……陛下如何处置?”

  朱棣侧目,双目似利刃一般在刘观的身上掠过。

  刘观大惊,忙拜下叩首:“臣多言,万死之罪。”

  朱棣大手一挥:“朕只要铁路建成,其他事,朕不过问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刘观出了殿,冷不然地擦了头上的冷汗,心里不禁痛骂:“好端端的,怎么会闹出贼来呢?”

  虽这样想,刘观却依旧大喇喇的样子,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。

  他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,世上没有啥坎是过不去的,我刘某人,躺着都能一生富贵。

  此去江西……正好散散心吧。

  只可惜,没有整垮杨溥那个小子。

  他心里有点遗憾。

  若换做任何人,去整杨溥,只怕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。

  可刘观不一样,刘观属于那种管你是谁,我都敢碰的人。

  反正得罪了任何人,都能升官进爵。

  根据多年的经验,他得罪的人越多,才有平步青云的希望。

  不多日,刘观愉快地抵达了南昌府。

  在此处,徐奇听闻,那里敢耽误,慌忙地领着上下官吏相迎。

  刘观愉快地握着徐奇的手腕道:“不必多礼,不必多礼……陛下命我来,乃是督促铁路事宜,怎么样,如何啦,听闻车站已修成……不妨带老夫去看看?”

  徐奇却是脸色青黑,支支吾吾的样子。

  根据刘观多年欺上瞒下和贪墨的经验,他立即察觉到了不对劲。

  于是他脸拉下来,随即道:“怎么了?”

  徐奇一脸迟疑地道:“刘公……车站是修好了。”

  “修好了为何不去看?”

  “只是铁轨未铺。”

  “铁轨呢?”

  “铁还未炼。”

  “那赶紧建作坊啊。”

  “作坊还未修。”

  “既是未修,可先对外购置一些钢铁,用来应急,陛下催促得紧,不可怠慢。”

  “没银子如何购置?”

  刘观脸上的笑容消失了。

  他顿了顿,镇定地看着徐奇道:“银子呢?陛下拨付两百万两,尔等发行公债,不是也筹措了三百万两纹银?”

  徐奇抬头,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刘观:“没了,都没了。”

  刘观感觉自己的心脏猛地一跳,差点要昏死过去,他大惊失色地道:“本官还未贪占一文半两,这银子怎么就没了?”

  此言一出,顿觉失言。

  当下便怒道:“这是为何?”

  徐奇道:“下官已备下薄酒,还请刘公进廨舍细谈。”

  刘观气得发抖:“伱可害苦我啦,我前几日还为你作保,不成,我立即回京复命。”

  徐奇忙惊慌地拉住刘观道:“若刘公这般回去复命,只恐要出天大的事。”

  徐奇的眼神,很奇怪。

  刘观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,他猛地想到了什么,道:“入内去说。”

  说着,屏退左右,与徐奇密谈。

  刘观整个人痛心不已,事情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之外,最重要的是,他都还没有来得及占便宜呢!

  却还要跟着这徐奇一起承担如此大的干系。

  一夜过去,次日,快马直往京城。

  张安世这些日子,倒是清闲不少。

  如今都督府也算是人才济济,当然,这些人才若放在直隶之外,未必算是人才,可这些他一手栽培起来的人,如今在自己的岗位上,却都已得心应手。

  他们固然不是什么进士,不是什么举人,却大多经过磨砺之后,已经能轻而易举的处理职责内的突发情况了。

  张安世并不爱揽权,见状之后,自然是将事情交给这都督府上下之人,自己乐得清闲了。

  至于什么铁路的事,还有新政推行。

  虽然这些紧要,可又和他张安世有什么关系?一群靠新政牟利的人已经培养出来了,人天然会去捍卫自己的既得利益,哪怕这些人的实力还很弱小,可张安世却也不打算一直拿他们当做未断奶的孩子,日夜操心。

  还不如和几个兄弟鬼混自在一些。

  只是那杨溥却是找上了门来。

  “张都督。”杨溥先对张安世行了礼。

  只是,他眉头轻轻皱着,看着忧心忡忡的样子。

  张安世便道:“怎么啦,愁眉苦脸的样子。”

  杨溥叹了口气。

  张安世坐下,微微笑道:“听闻你现在在朝中被人攻讦,许多人说你勾结商贾?”

  杨溥道:“些许闲言碎语,并不算什么,只是……下官所虑者,乃是因为下官,而牵累了太子殿下和张都督。”

  张安世则是不甚在意地笑了笑道:“牵累就牵累吧,反正我债多不愁,至于姐夫……被人说勾结商贾总不是坏事。”

  杨溥:“……”

  张安世笑吟吟地接着道:“其实你也不必愁眉苦脸,船到桥头自然直嘛。你若是对自己的事都不自信,将来如何能辅佐好姐夫呢?”

  所谓旁观者清,杨溥听罢,倒是心中稍安,于是道:“都督也认为,江西的铁路修不成?”

  张安世语带笃定地道:“断然修不成。”

  杨溥道:“都督既有如此把握,那么就该……”

  张安世一脸从容地道:“我既有把握,却也不能全天下嚷嚷。不然,不知道的人,还以为我张安世勾结商贾,想牟取暴利呢。不过……既然预测此事不成,这该做的准备,却还是要做的。你放心,我已布局好了,到时……就等着瞧热闹吧。”

  杨溥听罢,心里只是唏嘘,却又长叹了口气。

  张安世便道:”杨学士还在为自己的际遇担心?“

  杨溥摇头,幽幽地道:“下官所虑者,非是自己,而是……”

  他一言难尽的样子,眼睛微微的红了。

  一时之间,竟有些潸然泪下:“下官也是读书人,寒窗苦读,下官出身的,也是耕读人家,读圣贤书,立下了扶苍生社稷的志向。可如今真正宦海浮沉,所见的却是当初的恩师、同年、同窗们,虽都曾立下匡扶天下的志向,如今却都因循守旧,不知变通,哪里有半分为苍生百姓为念之心?下官在想,到底是大家读书读歪了,还是入朝之后,利益熏心。”

  张安世无法理解他的感受,因为四书五经里,他只读过春秋。

  之所以读春秋,是因为在四书五经里,春秋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,不似《论语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那般生涩难懂,或是充满了说教。

  张安世甚至怀疑,关二哥之所以每日捧着春秋来读,而不是捧着《礼记》、《尚书》,大抵也是和他一样的原因。

  张安世看着杨溥悲痛的样子,收起了思绪,劝道:“好啦,你不必伤心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,就如我一般,明明我有一生富贵,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,可我有玩物丧志吗?我心心念念的,都是苍生百姓,可见人之好坏,不取决于读不读书,或者读的是什么书。”

  “你们这些读书人,竟将读四书五经当做一个人德行高下的标志,实在读书读的自己脑子都坏了!若不是因为天下能读书的人少,天下人只能受你们这些读书人骗,谁他娘的在乎你们这些胡言乱语?”

  张安世这话说到后头,显然就有点变味了,杨溥没有得到安慰,反而被张安世阴阳怪气的连着他一起,骂了一通。

  于是更显得失魂落魄,平日里他都是沉稳和冷静的人,心志也很坚定,可或许因为被人暗中攻讦,使他此时心理较为脆弱,一时百感交集,心中触动极大。

  当下,他苦笑道:“哎……好就好在读书,坏也坏在读书……”

  说罢,摇了摇头,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。

  到了月底,张安世奉旨入宫觐见。

  此时已至初夏。

  这时候,天气已是炎热,张安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短袖的汗衫,颇为凉快,可惜入宫却不能穿,待衣冠齐整,便觉得燥热得不得了。

  等从宫门走到了文楼的时候,已是一身的汗水。

  可这刚走进去,却见朱棣脸色颇为不悦。

  更见大臣来了不少,大家都大气不敢出的样子。

  张安世行礼道:“臣见过陛下。”

  朱棣直直地看着张安世道:“江西那边,铁路的进展,又是神速,已修建了各处的站点,路基铺设得差不多了,不过……这刘卿家与徐卿家上奏,又要银子,他们倒是张得开口,九江至南昌府的铁路,不过区区数百里,如今前前后后,花了多少银子?”

  张安世这一听,顿时震惊,随即就道:“陛下,臣心里有过报价,照理,三四百万两银子,就可完工,可他们已发了这么多银子的债,按理来说,已经足够了,陛下的内帑,又拨付了两百万两纹银过去,资金已经足够充裕,怎么还要银子?”

  “这就是朕找你来询问的原因。”朱棣一脸心疼地道:“这铁路,怎的造价如此昂贵?”

  “这……”张安世觉得这问题真是难到他了,于是苦笑道:“臣怎么说的明白?”

  朱棣便看向夏原吉:“夏卿,你是户部尚书,你来说说看?”

  夏原吉此时也是一头雾水,他只是户部尚书,不管这个的啊。

  可是陛下问起了,总不能什么都不说,于是想了一下,就道:“会不会是因为赶了工期……”

  “赶了工期也不至如此。”朱棣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,目光便落在另一个人身上,道:“吴卿家,你来说。”

  这被点了名,站出来的,乃是工部尚书吴中,吴中毕竟负责修宫殿还有皇陵,有工程的经验,只是此时,他也有点糊涂:“陛下,臣只是工部尚书……”

  朱棣顿时怒了,气呼呼地道:“这上上下下,无一人为朕分忧吗?”

  张安世道:“陛下,先不要急,我看……不如……委一钦差,好生查问便是。”

  朱棣皱眉道:“委谁去为好?朕已派去了礼部尚书,再派什么人有用?”

  张安世思索了一下,便道:“成国公朱能,或许可以。”

  朱棣听罢,倒是来了几分兴趣。

  这家伙倒是适合呢!

  朱能乃是武臣,和朝中还有地方上并无瓜葛。

  最重要的是这老东西平日里算盘打的精,别看表面上大大咧咧,其实精明得很,算账的事,他再清楚不过了。

  于是朱棣的脸色缓和了一些,便道:“再拨五十万两纹银吧,再多就没有了,无论如何,也不能耽误了工期,成国公朱能……明日拟旨他,让他速往南昌府……”

  朱棣气过一顿后,倒是渐渐冷静了下来,他猜测了许多的可能。

  不过细细想来,他这个皇帝如此看重的事,虽然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,但是应当不会出什么大的差错吧。

  他之所以震怒,终究还是因为花费实在巨大,而且花的还是他自己的银子罢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mkan.cc。全民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qmkan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