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 论功行赏,够不够!_大明:老朱,咱说好的不急眼!
全民小说网 > 大明:老朱,咱说好的不急眼! > 第241章 论功行赏,够不够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41章 论功行赏,够不够!

  第241章论功行赏,够不够!

  苏璟回来,朱元璋亲自迎接的消息,很快在大明朝堂内迅速的传开。

  奉天殿,早朝。

  朱元璋早就从“牛府”赶了过来,这开年之际,大明的事情相当的多,每天的早朝,那是绝不能取消的。

  群臣分列两旁,抬眼扫去,满朝文武,基本都被淮西集团的人占据了。

  原本浙东集团以刘伯温为首,如今刘伯温请辞,已然不在。

  而浙东集团的另一个代表人物,便是如今的翰林院承旨宋濂。

  不过宋濂更像是纯粹的文人,虽然是浙东文人的领袖,但实际上在朝堂上的作用并不大。

  所以,此时的大明朝局,那完全是淮西集团所占领。

  不过,现在淮西集团,依旧是朱元璋所倚仗的主力,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,都是现在大明急切需要的力量。

  朱元璋将苏璟推出来,更多是想平衡朝局。

  打破这个平衡,他暂时没有这个想法。

  “如今年关已过,北元余孽的问题,还是要好好议一议。”

  朱元璋一开口,直接将早朝的会议主题定性。

  北元一直都是大明朝的心腹大患,即便是去年才得了一个大胜,但残存力量依旧。

  朱元璋继续道:“扩廓帖木儿在西北为患,时间越长,越是难以对付,所以朕决议北伐,你们有什么想法?”

  群臣当即一个个出列,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
  无人反对,全部都是赞同。

  这一方面是朱元璋个人威望的影响,另一方面也同时说明了扩廓帖木儿的威胁,谁都清楚。

  这个扩廓帖木儿,正是王保保。

  元平章察罕帖木儿甥也。察罕养为子,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。

  王保保正是现在元朝余孽中的领军人物,也与大明诸将的不少人都交过手,互有胜负,军事上颇有实力。

  所以,这会朱元璋提到王保保,群臣都明白,这仗得打。

  这件事很快就尘埃落定,最终朱元璋定下的名额是徐达为征虏大将军,常遇春为左副将军,李文忠为右副将军,出征沙漠。

  朱元璋看着诸将问道:“元顺帝滞留塞外,扩廓帖木儿以孤军犯我兰州,其志欲侥幸尺寸之利,不灭不已。今命你们出师,当以何为先?”

  徐达回答道:“以师直取元顺帝,扩廓帖木儿失势,可不战而降。”

  徐达作为大将军,还是相当稳重的打法。

  正面直取元顺帝,那扩廓帖木儿这个大将军,自然就没有了威胁,因为他要维护的东西没了。

  这是徐达一贯的作风。

  朱元璋摇头道:“扩廓帖木儿以兵临边,今舍彼而取元顺帝,是忘近而取远,失缓急之宜,不是善策。”

  “我的意思是,分兵二道,一令大将军徐达,自潼关山西安,捣定西,取扩廓帖木儿;一令左副将军徐达出居庸,入沙漠,追元顺帝。使其彼此自救,无暇应援。何况元顺帝远居沙漠,料不到我师突至,如孤豚之遇猛虎,取之必易。此有一举二得之效。”

  朱元璋作为顶级的战略大师,也是有着自己清晰的思路的。

  在如何对付元朝余孽上,他早就有了自己的战术构想。

  “陛下圣明!”

  徐达立刻说道。

  出征的事情就此敲定,朱元璋的心情大好。

  “关于太子已经回来的事情,我想你们应该知道了吧。”

  朱元璋话头一转,直接扯到了朱标的身上。

  太子朱标!

  大明未来的皇帝,此刻安然回到了应天,这是一个大好的消息。

  哪怕是有着两党相争,但朱标却是两党都非常推崇的。

  淮西集团这边,常遇春是未来岳父,浙东集团这边,朱标自小的老师便是宋濂。

  可以说,为了朱标能更好的掌控大明,朱元璋早就做好了一切的准备。

  虽然说不少大臣都有着自己的手段探听到了朱标安全回来的消息,但任何探听来的消息,都不如从朱元璋嘴里说出来的可靠和安心。

  果然,朱元璋这话音刚落,群臣的神色就好了不少。

  只不过,下一秒,朱元璋便说道:“防治了青州府瘟疫的苏璟,也回来了,伱们说,朕应该如何嘉奖他啊?”

  青州府的事情,在朱元璋这里已经定性,苏璟是大功臣。

  凡事都是结果导向,过程有问题,只要结果没毛病,那挑刺就比较难。

  “崔尚书,这礼法之事都是你来拟定的,朕想着以苏璟的功劳,应该能封爵,只是这封什么爵位,朕还没有考虑好,你以为呢?”

  朱元璋看向礼部尚书崔亮,笑呵呵的问道。

  封爵!

  此言一出,群臣震撼!

  他们都知道,朱元璋想要推苏璟,但没有想到,竟然会直接封爵。

  崔亮缓步走出,朝着朱元璋说道:“启禀陛下,今大明有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五等勋爵之位,臣以为,以苏璟之功劳,以子,男两等比较合适。”

  大明的勋爵之制也是才制定的,爵:正一品国公、郡公,从一品郡侯;正、从二品郡伯;正、从三品县伯;正、从四品县子;正、从五品县男。

  朱元璋大封功臣,五位国公,李善长、徐达、常遇春、李文忠和邓愈都是淮西集团的。

  而浙东集团的领袖刘伯温,仅仅只是封了一个伯,甚至连侯都不是。

  这其中的情况,固然有淮西集团本身的功勋卓著,也有着朱元璋本人的倾向。

  毕竟,淮西集团那是跟着朱元璋从起义之初就在身边的,很多人也与朱元璋的关系莫逆,有这种倾向那是正常的。

  但身为皇帝,私情是一方面,朝局的平衡又是另一方面。

  最是无情帝王家,这可不是说着玩笑的。

  崔亮建议子、男两等,震惊的群臣稍稍松了口气,苏璟的功劳不小,又有着朱元璋的强力助推,就封个后两等的,也就可以了。

  崔亮还是很懂分寸的,这两等的封爵,是群臣可以接受的范围。

  “子、男两等么,崔尚书,若是朕想封苏璟为伯呢?”

  朱元璋再度开口,又是一声石破天惊。

  伯!

  别看是第三等,但刘伯温封的那就是诚意伯。

  非淮西集团的成员,能封到伯,那绝对是相当高的封爵了。

  虽然大家都知道,苏璟被朱元璋推出来,就是为了当下一个“刘伯温”。

  但这是不是有些太快了!

  群臣愣住,神色各异,变化各不相同。

  但无一例外,都非常的震惊,除了常遇春。

  “崔尚书,朕的想法,有什么问题吗?”

  朱元璋再度朝着崔亮问道。

  这已经是相当明显的暗示了,皇帝亲自询问,那就是给压力了。

  正常的聪明人,都知道该怎么回答。

  不过,此刻不少大臣,都在希望崔亮不要选择聪明人的回答。

  有人顶在前面,总好过自己冲锋不是。

  崔亮脸色如常,看向朱元璋说道:“臣以为不合适。”

  不合适!

  掷地有声!

  随着崔亮的回答,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。

  崔亮说了,那他们就不着急说了。

  不过,对于崔亮的行为,他们依旧认为很蠢。

  朱元璋可不是什么好说话的皇帝,群臣面前,如此不给面子,简直就是胆大包天。

  崔亮身后,站着的是礼部侍郎世家宝,他低着头,心里满是担忧。

  但世家宝知道崔亮为什么要忤逆朱元璋,那是身为礼部尚书的坚守。

  礼,乃自古儒学之正统。

  总不能天子一句话,就改变礼制吧。

  朱元璋看着崔亮道:“崔尚书,你说不合适,那到底是怎么个不合适法呢?”

  看起来朱元璋好像并没有生气,一切都很平静。

  但在这大殿之内的大臣都知道,这样的朱元璋,才是最可怕的。

  崔亮毫无惧色,回答道:“回禀陛下,苏璟青州府之功的确不小,但与诚意伯相比如何?若是封伯,诚意伯又当何处?”

  刘伯温直接被拉出来当成了标杆。

  刘伯温这样的都只能封伯,这随随便便来个苏璟就封伯了,那不是开玩笑么。

  虽然用刘伯温有些不讲道理了,但这都是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封爵,得认。

  “哈哈哈。”

  朱元璋突然笑出了声,这可让群臣的心里提了上来。

  这笑代表什么呢?

  难不成要发火了?

  还是说,崔亮要倒霉了?

  朱元璋看着崔亮道:“崔尚书,你的意思是,苏璟的功劳不够,所以不足以封伯是吧。”

  “正当如此!陛下。”

  崔亮坚定的回答道。

  “好!”

  朱元璋喊了一声,说道:“那今日,朕就与你们好好论一论苏璟的功劳,论功行赏,方能服众。”

  朱元璋话音刚落,太子朱标便从侧边缓缓的走了出来。

  “标儿,你来说说,苏璟都做了哪些有益大明的功劳之事。”

  朱元璋淡淡道。

  显然,这些都是朱元璋早有预料的情况。

  崔亮的反驳,也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。

  群臣登时感觉到了不对劲,朱元璋这分明就是有备而来,刚才的事,可能就是为了铺垫这个呢。

  给苏璟论功!

  这才是重头戏。

  “是,父皇。”

  朱标朝着朱元璋微微点头,然后面向下面的群臣,没有丝毫的胆怯。

  早在大本堂,朱标便已经有了自己的小朝堂,这样的场面,对他来说,并不少见。

  “崔尚书,苏师曾培育出土豆红薯,可做主粮,只等今年分发到了各地农户手中,预计可以增收粮食,约两倍,此事,功劳有多大?”

  朱标朝着崔亮说道。

  这一开头,便是土豆红薯。

  民以食为天,大明又是封建王朝,农业为主,粮食的增产,那可是重中之重。

  两倍的粮食增产,这已经是非常夸张的存在了。

  这还是因为去年培育的种子数量,并不能够将普及到大明全境的弄明手里,否则的话,还会更多。

  当然了,作为主粮,土豆红薯肯定是没有水稻和小麦来的好吃的。

  但能吃就足够了,大明朝可没有发展到挑剔好不好吃的程度。

  土豆红薯一事,其实殿中百官不少都知道。

  一开始是马皇后在宫内种植,后来农学院建立,便一直由农学院负责培育种子的事宜。

  如此高产的作物,自然是不可能会掉以轻心的。

  但,此事的源头是苏璟,知道的人,却是不多。

  如今朱标点明,自然是震惊了不少人。

  崔亮愣了一下神,然后说道:“回禀太子殿下,苏璟此举,有益大明,功劳甚大,能仍旧不足以封伯,至少要等今年粮食出产之后,方可定夺。”

  崔亮这一番话,说的倒也没毛病。

  粮食增产,对于大明来说很重要,苏璟的功劳毋庸置疑的大。

  但总不能现在还没有普及的时候,就论功行赏了吧。

  事情要分个先后,真有功了,再论赏。

  这让一众淮西集团的官员心里,都在为崔亮暗暗叫好。

  这反驳,很到位!

  “崔尚书所言甚是。”

  朱标点点头,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,而是继续道:“去年的赈灾粮贪腐一案,明面上是由我主导查出了贪腐,但实际上,一切全靠苏师慧眼,发现了官粮流入市场,这才有了后续,此案之首功,当属苏师!”

  赈灾粮贪腐案!

  这在去年可是个大案子,朱元璋震怒,处理了不少人。

  当时是朱标出面主导了事件的进程,百官没想到,这件事的背后,竟然也是苏璟。

  “苏璟身为商人,为民除害,有利大明,功劳甚大,但还是不够,封伯之事,不在一城一地之间,一案一事之中,”

  崔亮缓缓说道。

  依旧是反驳,理由么很简单,就是功劳太小了。

  赈灾粮贪腐案,以封伯来说,的确是事情太小了。

  朱标毫不意外,只是继续道:“那么请问崔尚书,空印案够不够?”

  空印案!

  那才是去年最大的贪腐案子,涉及人数之广,简直就是闻所未闻!

  朱元璋的屠刀,那是半点没留情,杀的百官战栗!

  这朝堂之上的群臣,在空印案中虽然被牵连到的不算多,但依旧是胆颤心惊!

  一切,都源于朱标当时制定的反贪制度。

  现在,朱标亲口坐实了,这导致了空印案出现的反贪制度,其实根源是苏璟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mkan.cc。全民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qmkan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