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1章 也许只是用错了地方_大明:老朱,咱说好的不急眼!
全民小说网 > 大明:老朱,咱说好的不急眼! > 第291章 也许只是用错了地方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1章 也许只是用错了地方

  第291章也许只是用错了地方

  朱元璋的喃喃自语让宋濂紧张了起来,苏璟这样的说法,似乎是已经触动了朱元璋的内心了。

  但一想到苏璟刚才连造反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,朱元璋还是一副淡定的模样,宋濂就连出口解释都没有胆子了。

  好家伙,你们俩这关系,要是老夫不识数,那岂不是倒大霉了。

  宋濂是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,也有着文人的风骨。

 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要逮着往火坑里跳,这火坑还不是一般的大。

  “苏璟,这科举是是阶层跃迁的通道,你说的还真是不错,既然如此,科举就更不能改了啊!”

  朱元璋看向苏璟说道。

  现在的老朱,心思已经被苏璟给抓住了,原本刚来的时候,他还想着速战速决把事情了了,尽快回去处理政务呢。

  苏璟淡淡道:“大叔,我知道你很急,但你先别急,还有宋承旨,我知道这会你应该还是接受不了对不对。”

  被苏璟问到的宋濂有些尴尬,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回答。

  毕竟这会朱元璋可就看着自己呢。

  “仁远伯,今日还是谈科举和你那个职业教育吧。”

  宋濂只得强行将话题给拉了回去。

  苏璟笑笑,没有难为宋濂,继续道:“好,还是说科举的问题,这天下参加科举的士子很多,但每三年挑选出来的也就是三百人,有大量的读书人,蹉跎了三年又三年,不少读书人不事生产,由家中供养,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吸着家里的血,若是熬出头,终于高中也就算了,至少能够回馈家庭,供养父母,善待妻儿。但若是没有高中呢?”

  “对于陛下而言,对于宋承旨而言,你们看到的士子,都是金榜题名的人才,你们何曾想过那些落榜之人?”

  “那些读书人,才是这大明天下读书人的大多数样子,他们难道就应该为了这么一个科举,穷尽耗费自己的一生吗?”

  科举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能够金榜题名的终究只是少数。

  苏璟将朱元璋的目光引向那些能力不足,不能中榜的读书人,因为他相信,朱元璋不是不能看到那些人的皇帝。

  “仁远伯,老夫以为,此事乃是寻常之事,金榜题名本就是优中选优之事,若是没有能力,考不上也是正常的,又岂能怪罪他人?”

  宋濂朝着苏璟说道,十分的理直气壮。

  当然,对于宋濂这个科举总负责人来说,失败者本来就不该入他的眼。

  “宋承旨,你说的不错,能力不足怪不得他人。”

  苏璟点点头,然后话锋一转道:“但这些金榜高中者,真的就是能力足吗?我若说他们只是会读死书的书呆子,又如何?”

  读书读书,无论是前世还今生,都不乏书呆子。

  只会读书,除了书本其外,其他什么都不会。

  “仁远伯,你这话说的太过了吧?读书可以明智,有智慧,又怎么可能是呆子呢?”

  宋濂看向苏璟,语气强硬了不少。

  毕竟苏璟这话,已经是在直接的攻击读书人了。

  苏璟笑道:“宋承旨,看来你不太相信,那么不若我们打个赌如何?”

  打赌?

  宋濂微微一愣,但随即点头道:“什么赌,老夫接了。”

  都没听苏璟说是什么,宋濂便直接应下了。

  他相信,在朱元璋的面前,苏璟也不会做出什么过分的赌约了。

  苏璟淡淡道:“别急,宋承旨,先听听大叔的意见如何?大叔,怎么样,我们的这个赌约,你可以做个见证人吗?”

  皇帝朱元璋就在眼前,那可不能把他当空气。

  “行,我就给你们做个见证,苏璟,你的赌约内容到底是什么?”

  朱元璋笑着说道,对于这个赌约也好奇了起来。

  苏璟淡淡道:“如今童试已经结束,乡试也提前了好几个月,乡试过关者为举人,已经有为官的资格了,我的赌约内容很简单,就赌这些举人,能不能通过大叔的实务能力面试。”

  别看叫乡试,只是在童试之后的第二级考试,但这乡试可不是乡里的考试,而是更高一级,即府一级的统考。

  类比的话,那就是苏璟前世省一级的考试,考题由省里出,而且名额有限制。

  能通过乡试的,已经是在万千学子中厮杀之后的人才了。

  他们会在之后参加第三级的考试会试,通常情况下,参加会试的会有几千人,多的年份五六千人,少的年份也有两三千人。

  但这些人,可不全是当年的举人,前几年通过乡试,但是在会试落榜的,还是有过来继续考的。

  结合大明州府的数量,其实平均下来,一府之地乡试通过的人数也就是数百人。

  这些举人的实力可想而知。

  “哦,让我出实务题?”

  朱元璋有点意外,因为苏璟的这个赌约,等于是将殿试提前了。

  正常的流程应该是会试之后,中榜的进士再进金銮殿,由朱元璋亲自出题考校之后,定下状元榜眼探花的排名。

  现在苏璟让朱元璋直接在乡试之后就亲自出题,那不就是提前了么。

  “没错,我知道举人的数量不少,宋承旨大可指定是哪个府州的举人,我都无所谓的。我说这些举人,都不能回答上大叔的实务题。”

  苏璟点点头,这赌约的内容算是说的差不多了。

  “有点意思,可以,我应下了,苏璟。”

  朱元璋笑着答应了下来,他也很想知道,这第一次科举的举人,到底都有几分的真才实学。

  “宋濂,你觉得呢?这样的赌约可有问题?”

  朱元璋又朝着宋濂问道。

  宋濂立刻道:“老爷,我没有任何问题,我大明的举人,绝不至于一个人都答不上老爷的实务题。”

  此刻宋濂很是自信,他对于大明读书人还是很有信心的。

  “好,就这么说定了!”

  朱元璋哈哈笑道,随即想到了什么,说道:“那么你们的赌注是什么呢?”

  赌约不能没有赌注,没有赌注的赌约,可不算成立。

  宋濂率先开口道:“若是我赢了,那么请仁远伯入翰林院如何?”

  开口就是招揽苏璟成为翰林学士,好家伙,这赌注着实有点太好了。

  天下士子那么多,能加入翰林院的可太少了,那是无数读书人都羡慕的地方。

  宋濂这一句话,就是对苏璟的一种极大的认可。

  “不错的赌注,挺好的,苏璟,你呢。”

  朱元璋点点头,直接答应了宋濂的提议。

  本身他就想要苏璟入朝为官,虽然翰林院不是最好的选择,但至少能把苏璟留下来。

  苏璟看着两人,一时间觉得自己好像是上套了。

  不过朱元璋身为大明天子,在考举人实务题的时候,应该是不会故意放水的。

  毕竟是天子,不可能为了赢做出这般下作之事吧?

  “苏璟,还没想好吗?”

  朱元璋朝着苏璟问道。

  苏璟脑子转悠了一下,说道:“那我就要个宋承旨的文集吧,至今为止,宋承旨写过的诗词文章,我要一个文集。”

  宋濂的文章诗词合集,那绝对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了。

  毕竟钱财对苏璟没有什么吸引力,权力苏璟又不想要。

  宋濂的文集,那就很合适了。

  尤其是他本人整理的,一旦被这世间读书人得知,必定会广为追捧。

  这样的东西,苏璟还是很乐意收藏的。

  “好,那就宋濂的文集了。”

  朱元璋直接帮宋濂答应了下来。

  事实上,不管苏璟说什么,朱元璋都会一口答应的,毕竟苏璟输了那就要入朝为官了。

  这可是朱元璋日思夜想的事情。

  宋濂听到苏璟要自己的文集,一开始有点意外,但随即就有些飘然了。

  自己的诗词文章水平,还是有的啊。

  自古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,文人最喜欢自己的文章诗词被他人认可。

  “嗯,那这事就等乡试之后再执行,现在我们继续说科举的事情。”

  苏璟将话题调转了回来,继续道:“暂且不论这些中举的读书人有没有处理实务的能力,就说他们之中,不乏一些连续考了很多年的士子,中举的时候已经是不惑之年,甚至是半百之龄,这样的年纪,即便是为官,怕是也心力不足,难担大任了。”

  “毕竟,只有一个好的身体,充足的精力,才能时刻保证清醒的头脑,才能很好的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,年老体衰之人,便越是容易出问题。”

  不说能力说年纪,苏璟这个角度找的还是很新奇的。

  只不过,他刚才说完,宋濂便反驳道:“仁远伯此言差矣,年岁越大,积累越深,自然能力也就越强,大明朝堂之上的百官,也不乏年岁大的,遍观历史之上,老而弥坚的臣子多不胜数,怎么能用年龄来判断工作能力呢?”

  对于古代封建王朝的这种体制,官员不犯事的话,基本上是当到死。

  所以,老臣很多,只要不出意外,基本也都会成为老臣。

  宋濂的这话,同样是没啥毛病。

  朱元璋亦是说道:“苏璟,你这话就太偏颇了,年龄和能力之间,怎么能如此联系呢?”

  毕竟是儒家主导的社会,长者为尊的思想一直都是传统。

  苏璟这话,已经有些挑战传统规则了。

  毕竟谁都会老,不会有人想要自己老了就被抛弃。

  就连朱标,现在看着苏璟的眼神里,都充满了疑惑。

  苏璟淡然无比,说道:“我并未认为年龄大就是能力差,我也赞同年龄越大,积累越深的说法,但这是建立在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内深耕的前提下。”

  “比如匠人,木匠做了十年,那么他的木匠手艺肯定比新入行的要好,做官也是一样的道理,做了十年的官,自然要比刚做官能更好的处理政务,当然,不乏年少的天才,但这样的天才终究是少数,咱们没必要纠结。”

  “也有在年老时突然开窍,或者年老时才开创一番事业的大器晚成之人,但这些依旧是特例。”

  “我们既然在讨论这件事,那必然得去讨论普遍的情况,大叔,宋大人我们这么说没问题吧。”

  苏璟看向朱元璋和宋濂,有理有据的说着。

  朱元璋点点头:“没错,特例不可取,普遍情况才有讨论的价值。”

  “仁远伯此言有理,无论是年少有成还是大器晚成,都不是大多数人该有的情况。”

  宋濂亦是点点头道。

  苏璟说道:“很好,既然这一点你们认可,那我的意思就很明白了,这些半百之年才好不容易中举的读书人,用来在当官积累经验的时间,就要比年轻的举人少很多了对不对。”

  “而他们耗费半生终于中举,也正说明了他们在读书一道的天赋上,真的没有达到顶级的程度,当然他们的才智毋庸置疑肯定是无比优秀的。”

  “我的看法是,这样的才智,有可能只是用错了方向,若是能够用对方向,他们就能发挥他们最大的价值。”

  这就是苏璟想要做的事情了。

  能够考中举人的读书人,脑子肯定都是佼佼者。

  这些人的头脑,用来一直学习圣贤之言,论什么文章内政,是真的太浪费了。

  这样的脑子,往科学的方向发展一下,必然能大大促进科学的进步!

  科学,肯定不可能是靠苏璟一个人能搞起来,中国古代历史上,也不乏出现了许多的科学研究者,他们研究的东西并不比西方的差,也不比西方的晚。

  但为何会出现落后呢?

  那是因为没有出现科学发展的土壤和环境,这样的环境,首先就是得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者。

  “仁远伯,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,读书怎么能说是用错了地方呢?”

  宋濂立刻反驳道。

  他的思想里,读书就是唯一切最高的东西,干其他事情才是浪费。

  但朱元璋不一样,他作为皇帝,一直以来都很看重官员的实务能力,他本人也是个务实的人,能让大明变得更强盛那就是值得支持的。

  苏璟的这些话,也不是空口白牙,而是真的有实际例子支撑。

  农学院里,读书厉害的人可不多,但偏偏就让大明的粮食产量大大的增加,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!

  朱元璋看向苏璟道:“苏璟,你所说的对的方向,是什么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mkan.cc。全民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qmkan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